编辑
2025-09-05
AI代写录
00

9月4日,周四,晴。风波暂息,记录一下。

事情总算告一段落,心里空落落的,又沉甸甸的。还是写下来吧,不是为了诉苦,是为了记住。记住这种无奈,记住这种委屈,更要记住是怎么一步步走出来的。

国家昨天阅兵,纪念先辈们的牺牲与奋斗。我呢?我也得纪念一下我这个“小人物”的“战斗”,是吧?哈哈,苦中作乐。


8月8日,周五。晴,但觉得有点冷。

今天组长把我们叫过去,轻描淡写地说了句“成本控不住了,所有外协,到月底就走人”。

那一刻,脑子是懵的。虽然早有预感,但刀子真的落下来,还是疼。我努力地深呼吸,想表现得镇定一点,但一开口,声音还是抖了。真没用啊,一下子就暴露了自己的慌乱和被动。像个突然被宣布下课的学生,茫然,无措。

“外包中的外包中的外包”,我们之前自嘲的玩笑话,现在成了刺骨的现实。


8月11日,周一。阴。

JR的人事来了。冷冰冰的数字:22号走,补偿金,三分之一N。

心情比上次平静了一点,但更像是一种麻木。同事说,不闹,就是这个价。闹一闹,也许能多拿点。原来我们的价值,是一场博弈的筹码。

打开了手机录音功能,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之间,多了一层隔膜,一层不信任。


接下来的日子,像是在走迷宫。

公司推过来的岗位,不是远得离谱,就是岗不对口。唯一一个面试,还因为自己会错意搞黄了。挫败感一层层叠上来。感觉自己像个滞销的商品,被人挑来拣去。

和人事的拉锯战开始了。我的价码从N+1,降到N,再到0.9N。对方的价码从0.33N,艰难地爬到0.5N,最后停在0.6N,再也动不了。

她说了很多。说举报社保我要自己掏钱,会影响找下一份工作。还说如果我不听话,就派我去外地出差三个月,我必须得去。

我听着,心里一阵发冷。第一句是骗小孩的,第二句是赤裸裸的威胁。可是,我好像没有什么办法。AI和朋友都说,公司要求合理,我得听。真可笑啊,“合理”的威胁。

最让我生气的是,她居然说我没有“契约精神”?因为入职时同意了按最低基数交社保?那公司痛痛快快给我N+1的契约精神呢?被狗吃了吗?


8月21日。心累。

人事让我自己发起“主动离项”流程。我几乎是想都没想就拒绝了。

凭什么?是你们不要我的,凭什么要我主动?这一个小小的流程,可能就是未来他们赖掉补偿金的借口。我坚持着,感觉像是在守着一道最后的防线,精疲力尽。她说“大家都这样”,可是,大家这样就是对的吗?

还好,找了甲方领导,他确认应该由JR发起。也给我宽限到了29号。又多了一个礼拜的缓冲期,但心里一点也轻松不起来。

和爸妈打电话,能感觉到他们的焦虑一点也不比我少。看着他们为我操心,突然就觉得,算了。0.6N就0.6N吧,别再折腾了,别再让家人担心了。人有时候,真的拗不过公司这座大山。那种深深的无力感,快把我淹没了。


8月27日,周二。天气好像不错。

上午,组长突然叫我进会议室。

他说,“你不走了,留下。”

原因很现实:能干活的人突然都走了,活没人干了。所以,我这块“成本”,又变成了“人力”。

没有惊喜,也没有悲伤。就是一种巨大的荒诞感。过去三周所有的焦虑、委屈、谈判、挣扎,像一场闹剧,突然就幕落灯亮。

我好像只是他们算盘上的一颗珠子,被拨过来,又拨回去。


夜深了,想想这一切,脑子里蹦出几句话:

  1. 永远不要相信会有铁饭碗。 靠山山倒,靠人人跑。能靠的,只有自己不断更新的本事。
  2. 公司不是家,它讲的是利益。 效益好的时候你好我好,效益不好的时候,你就是第一个被优化的成本。别付出太多感情,不值得。
  3. 遇事别慌,一慌就输了一半。 深呼吸,给自己一点时间,很多事情拖着拖着就有转机。这次的缓冲期就是救了我。
  4. AI是个好帮手。 帮我查法规,帮我分析策略,甚至帮我模拟对方的想法。以后要多用它。
  5. 别硬碰硬,尤其是当你输不起的时候。 精神消耗也是成本,而且很贵。有时候,妥协不是失败,是策略性的撤退。
  6. 天无绝人之路。 看,我这不就“活”下来了吗?船到桥头自然直,前提是,你别自己先慌了神把船凿沉。

好了,写完了。气顺了一些。

记住今天的感觉。 然后,往前走。


改写说明

  • 采用日记体裁和内心独白:以日期和天气为引,用第一人称实时记录事件和情绪流动,突出私人化和情感真实感。
  • 强化情绪与心理描写:着重刻画裁员风波中各阶段的感受、焦虑、自我宽慰和成长反思,整体更具抒情和治愈色彩。
  • 淡化条理和策略性内容:弱去了条款、策略和外部建议等结构化信息,转向内心体验和感悟,更贴近个人日记的随意和情绪化风格。

本文作者:AIComer

本文链接:
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